4月21日至23日,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张平率队赴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、电气工程学院、图书馆等二级单位开展专题调研,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破解师生急难愁盼问题、推进申硕攻坚及湖南省“两优方案”实施等重点工作,听取基层意见。校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银德辉陪同调研。
共性问题凸显改革关键点
调研发现,各学院在改革推进中存在四大共性挑战:一是观念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差距,改革创新、团结拼搏、奋发向上的精神作风还有待加强;二是专业结构优化面临历史积淀与新技术新产业需求的矛盾,传统工科专业裁撤阻力与新兴学科教育资源不足并存,“两优”改革任务艰巨;叁是申硕存在高水平师资不充分、重大科研项目及成果较少等瓶颈,攻坚一刻不容松懈;四是办学资源不足与配置不优并存,图书馆文献更新较慢,基础设施老化严重,办学条件亟待改善;四是学院与部门、部门与部门间协同配合不够紧密,教风、学风、工作作风有待改进,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。
基层智慧提出破题思路
针对发展难题,各学院提出系列改革方案,部分创新实践已初见成效: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重点马院建设为抓手为契机,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科研水平,成效显着;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推动机械、能源等传统专业与信息等学科交叉融合,探索跨学院专业群共建模式;电气工程学院强化学风教风,通过轮岗制全天候督查到课率、课堂纪律及晚自习,加强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,构建教科研一体环境,实现师生高频互动;图书馆建立文献采购师生共商机制,加速数智图书馆转型。产教融合领域形成共识,如,推行“公司导师驻校制”“毕业设计双导师制”,实现工程实训与公司项目深度对接;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,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,等等。
指导意见锚定发展航向
张平在调研中强调,要重点聚焦五大攻坚方向:一是坚持面向要社会需求办学,突出地方性、应用型、开放性、特色化办学,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课程会体系,坚持守正创新,分类精准施策,科学论证专业及课程的“留、撤、并、转、升、新”,二级学院在保持行业特色的基础上推进“专业瘦身+课程重构”,积极探索跨学院跨学科和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。二是坚持以申硕促建设,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,注重学科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育,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、产教融合和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、重大科研项目申报、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,久久为功。叁是坚持资源拓展与优化配置并重,发挥校友会、教育基金会功能作用,通过争取上级支持、政校行企共建产业学院、实验实训室、工程研究(技术)中心、研究院所等,积极拓展外部资源;通过建设公共实验实训平台、建立教学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等,优化资源配置。优化图书馆内部功能布局,加快建设智慧图书馆。四是持续深化绩效分配制度和目标管理、“叁定一聘”、校院两级管理等改革,稳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,突出业绩、成果、贡献的价值导向,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活力。五要坚持以党纪学习教育促进转作风、严管理、优服务、凝特色、出成果,以讲大局讲团结讲正气和严谨务实果敢作风、科学民主精细管理、用心用情用力服务,坚决落实上级要求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。
张平表示,学校将系统整合调研成果,坚持问题、目标和效果导向,认真研究和积极解决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,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加快推进“叁叁六”战略实施,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夯牢基础。
(余晓冬 王龙)